新一代文化宣教、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不打不罵,孩子聽話」的八個秘訣(一)-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結婚快兩年了,我和先生還是沒有做好要孩子的心理準備。我們總覺得養育孩子太難,怕自己做不了好父母。葉顏瑋茵博士在「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中分享的八個秘訣幫助我建立了一點信心:只要願意「花時間」、「用愛心」來實踐這些秘訣,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好爸爸好媽媽。

🔆 秘訣一「發展正面的自我」

父母要接納和尊重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因為「被父母所接納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可愛的」。特別是對天性害羞的孩子,要給予他們額外的關注和耐心,給他們更多時間去適應新的人、事、物,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秘訣二「培養自我調節能力」

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自處和自我定位,尤其是當孩子有不良習慣時,家長可以與孩子設定「暗號」,幫孩子慢慢調節、一天天改善,逐漸地深入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 秘訣三「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成就」

我們華人家長要刻意學會記錄和肯定孩子的成就,並以創意的方法,如紙卡、資料夾、公告欄、乖寶寶手冊、家庭週報……一點一滴建立一個家人喜歡的成就記錄。

🔆 秘訣四「建設性的溝通」

家長們要明白: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進和摸索的過程,需要多走一里路和孩子一同反省。父母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當中孩子或許有很多不得已的理由。

這一點令我想起一個兒時經歷。我弟弟上幼兒園的時候,被班裡的小朋友教唆去小商店偷東西,後來媽媽發現了「贓物」,卻沒有馬上責怪弟弟,而是花時間耐心問到底怎麼回事兒。原來弟弟偷了東西是想拿回家送姐姐當禮物,我心裡非常感動但也知道這樣做不對。第二天我們陪著弟弟去小商店跟人家賠禮道歉,店主也大度地原諒了弟弟。二十年過去了,這件事情我仍然印象深刻,我很感謝媽媽當時花時間正確地處理了這件事情、保護了弟弟的自尊心。

聖經的歌羅西書提到:「父母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傷了他們的志氣」,就是在強調滋養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其實大多數孩子最想要的很簡單,不是物質的獎勵,不是人前的表揚,只是希望父母「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對自己有最基本的尊重、信任和一點點理解。我們可以不再用論斷的話語傷害孩子的志氣,而是效法主耶穌基督,給予盼望和愛。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會繼續探討葉博士餘下的四個秘訣。

 

作者:石曉霖

(如欲觀看葉顏瑋茵博士「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中的精彩片段,請瀏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HC3RHRzRI。活現機構將會推出「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系列套裝,詳情請留意活現網站。)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


🌷支持活現事工:

(美國及加拿大) https://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support-us/donate/

(香港) https://presencehk.org/donate/

🌷活現籌款產品: https://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presence-store/

Copyright © 2023 Presence Quotient® 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