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文化宣教、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 如何培養積極、有創造力和獨立的孩子 –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父母一般都知道電子屏幕對年幼子女帶來不良影響,常常渴望知道如何用更健康的方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父母忙碌,有時真不懂如何鼓勵孩子玩耍和成長。 自己身為全職媽媽,也一直在這問題上掙扎,並盡力尋求方法來鼓勵孩子玩得獨立、積極和有創意。 以下是我領略到的一些實用技巧:   一、鼓勵孩子外出走走 孩子們需要新鮮空氣和運動來保持健康。 無論任何天氣或季節,只要在戶外,他們便學到很多關於上帝的創造:「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 1:20) 有時女兒們太享受在室內玩耍,缺乏外出的動力。但我發現只要有我或丈夫的陪伴,她們外出時就會變得很興奮。我們會穿梭不同地方,有時去遊樂場、有時去海灘、有時去附近的公園,甚至只是家裡的後園。我們也會在附近尋找遠足徑,與孩子在大自然中漫步。偶爾,我會給女孩們安排大自然尋寶遊戲,比如讓她們指出看到的大小植物或動物,或者在大自然中尋找一些她們想要知道的新事物。 我們也鼓勵孩子嘗試新的戶外活動,如騎自行車、輪滑、登山、游泳等。 希望能在她們年幼時灌輸對運動的熱愛,盡早建立健康好動的習慣。 二、啟發創意 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像被造的,因此為祂的榮耀,上帝也賜給我們可以創造的特性。  我往往為女兒們準備不同的美勞材料,讓她們在家無聊時可隨意製作。 我不會花錢購買特別的勞作包,而是選購可用於不同創作的基本美勞用具(例如:蠟筆、剪刀、膠水、油彩、顏色紙等)。 我們喜歡隨意創作,在家裡找到任何東西都會拿來創作。 我們會將舊的麥片盒變成汽車,供女兒的玩偶或毛公仔使用;或將舊的紙箱連在一起,製成娃娃屋或迷宮。我們也試過用衛生紙卷、雞蛋盒或隨便找到的,將這些普通的東西改造成美麗和有用的物品。 就像其他孩子一樣,我的女兒們也喜歡在電子屏幕上看節目和玩遊戲,但我不會馬上滿足她們的要求,反而指出上帝造人,讓我們擁有無窮的創意,鼓勵她們嘗試利用這種創意去打發覺得無聊的時間。  ...

    View More
  • 幼兒過早使用電子屏幕的危機 –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越來越多家長關注到電玩或網絡成癮對子女的健康影響,可是大多數家長沒想到,孩子對電玩的沉溺和學習缺乏專注的毛病,可能是由於家長過早使用電子媒體作教育或伴陪工具而引起的一些後遺症。目前專家研究發現,過早讓幼兒使用電子屏幕,將使幼童大腦過度被刺激,造成日後學習和溝通上注專力不足的問題,後果十分嚴重。美國小兒科醫師協會 (2016),已呼籲家長----除了視像通話以外,不應讓十八個月以下的小孩,看電視或使用電子屏幕。 目前研究的結果指出,早期成長環境對小孩大腦的發展,有莫大的關係,特別是頭三年的成長,會影響我們一生。 (The Urban Child Institute, 2016; Ngala, 2016)。 1. 嬰兒出生時大腦的重量約330- 400克,三歲時的重量達1100-1200克,5歲時則發展到成人大腦的95%。 2. 孩子出生時,擁有人生中最多數量的腦細胞(一千億的神經元)。當孩子接觸到新的體驗時,通過觸摸、嗅覺、視覺和聽覺感官,腦細胞快速地互相連接,因為重複地體驗,使突觸(細胞之間連接的地方)變得更強和更好。 3. 雖然大腦到25歲才到達成熟,孩子的頭三年,大腦裡有的突觸比成年人多達兩倍,它容易受外來的影響,是一生中可塑性最高的時期。 4. 語言學習是最好的例子,孩子兩歲的時候語言發展特別快,而早年在環境中接觸的聲音和腔調,可以持續一生。...

    View More
  • 《行在水面上》書評 – 「同讀一本書」系列

    編者按:ㄍ行在水面上》是我們活現RE:NEW青少年事工「同讀一本書」部落格所選的第一本書,挑戰父母和年輕人如彼得一樣,踏出信心的一步。不論長幼,不論職業或文化背景,神時時刻刻都呼召我們在生命中全然信靠祂。我們希望當家長和年輕人一起閱讀和討論思想問題時,能彼此挑戰和鼓勵,更勇於為基督而活。 書評:ㄍ行在水面上》作者:奥伯格 書評作者:Ed Lu 奥伯格(John Ortberg) 曾任美國加州門羅帕克 (Menlo Park)長老會主任牧師,他廣為大家熟悉的著作包括《耶穌如何改變世界》、《一場遊戲一場空?》和《十個改變生命的屬靈操練》。 奥伯格牧師藉着彼得在水面上走這奇蹟(太14:25-32),挑戰信徒學效彼得當時的勇氣,留心叫我們疑慮的因素,好讓我們能發現在耶穌基督裡的全然安穩。本書的英文書名直譯為《如果你想在水面上行走,就得踏出船身》,正好提醒基督徒當全心信靠基督。恐懼有時難免,但我們可以定睛於神的帶領,予以克服。要在水面上行走的人,必須學習等候主,小心翼翼踏出每一小步。在面對極大的風浪時,當我們明白能從中經歷神的大能,那份喜樂和釋放,實在令生命為之一振。而這一切都在於:彼得... 開始在水面上走。其實你也可以! 在你心裡,神是否已賜下一些恩賜和召命?你有否夢想能改變他人的生命?你曾否想過即使有巨石堵路,也有辦法衝破障礙?是甚麼阻擋你踏出船身、離開洞穴,跳出你的安樂窩,向那未被發現的潛能跨出第一步? 以我自己為例,19歲時從東南亞移民到這片「自由的土地」,我的生命要重新出發,其間不無動搖信心的風浪。我們可以選擇像摩西派去窺探應許之地的十個探子,灰心喪膽回來;還是像約書亞和迦勒,深信神比所看到的巨人更大、更有能力。踏出第一步,讓基督與你同行,讓原來的「我」,變成「我們」,因為主是信實的,必成全在你們心裏所動的善工(腓1:6)。 《行在水面上》是一本好書,對不同人生季節的讀者,都能為他們打氣,燃點熱情,再創高峰。當父母、教練、導師和他們的年輕人一起回應耶穌「踏出船身」的邀請時,精彩的探險旅程正迎著你們。 思想問題: 1. 我們如何從雅比斯的禱告(代上4:10) 學到尋求神的預備和供應, 好叫我們能更勇敢服事神?(第三章) 2....

    View More
  • 「不打不罵,孩子聽話」的八個秘訣(二)-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葉顔瑋茵博士在「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中教養兒女的前四個秘訣,讓我感悟到:管教孩子需要「花時間」、「用愛心」。如果你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時常「叫不動、毛病多、喜歡消費、一學習就暴躁」,渴想他們能「聽話、乖巧、陽光、積極向上」,盼望葉博士餘下的四個秘訣能幫到你。   秘訣五「即時的管教」: 為了抓住時機,有時我們得放下手頭的事情,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次即時的管教往往事半功倍,可讓孩子印象深刻。 秘訣六「設定適當的目標」: 家長可以幫孩子定目標,但不能過多。更重要是不管孩子能否實現目標,對孩子的愛始終如一,不因孩子的成就而變化。 秘訣七「發展內在積極動力」: 避免物質獎勵,嘗試啟發孩子培養自發的動力,並肯定他們所有的努力。 秘訣八「培養和保守純正的心思」: 假如家長言行一致、不虛假、不急功近利,間接可鼓勵孩子以單純的動機去學習和努力。 葉博士反覆強調 「家長的愛心」:看自己的心情管教孩子往往是無效的,我們需要用溫柔有愛的行動代替粗暴的言語,用平靜的引導代替刺激的責備、教訓、甚至懲罰。現在很流行真人秀綜藝節目,其實每個家庭都有一檔自己的「真人秀」, 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就是高清攝像機,不斷在真實記錄著家庭的影音資料,那些兒時的畫面總是可以拿出來重播。家長若是能夠「花時間」、「用愛心」來實踐葉博士介紹的八個秘訣,我想孩子們都能「聽話、乖巧、陽光、積極向上」。當家長先用心,孩子會更省心;當家長好學時,孩子會更勤奮;當家長懂得好好説話,孩子會更聽話。 聖經說:「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箴4:23),當我們願意花時間養育自己的心,以愛和尊重來引導孩子,就是讓孩子聽話的最大秘訣了。   作者:石曉霖 *如欲觀看葉博士「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中的精彩片段,請瀏覽: 「要不要給孩子物質鼓勵」視頻 「該不該讓孩子洗碗」視頻...

    View More
  • 「不打不罵,孩子聽話」的八個秘訣(一)-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結婚快兩年了,我和先生還是沒有做好要孩子的心理準備。我們總覺得養育孩子太難,怕自己做不了好父母。葉顏瑋茵博士在「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中分享的八個秘訣幫助我建立了一點信心:只要願意「花時間」、「用愛心」來實踐這些秘訣,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好爸爸好媽媽。 秘訣一「發展正面的自我」: 父母要接納和尊重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因為「被父母所接納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可愛的」。特別是對天性害羞的孩子,要給予他們額外的關注和耐心,給他們更多時間去適應新的人、事、物,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秘訣二「培養自我調節能力」: 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自處和自我定位,尤其是當孩子有不良習慣時,家長可以與孩子設定「暗號」,幫孩子慢慢調節、一天天改善,逐漸地深入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秘訣三「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成就」: 我們華人家長要刻意學會記錄和肯定孩子的成就,並以創意的方法,如紙卡、資料夾、公告欄、乖寶寶手冊、家庭週報......一點一滴建立一個家人喜歡的成就記錄。 秘訣四「建設性的溝通」: 家長們要明白: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進和摸索的過程,需要多走一里路和孩子一同反省。父母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當中孩子或許有很多不得已的理由。 這一點令我想起一個兒時經歷。我弟弟上幼兒園的時候,被班裡的小朋友教唆去小商店偷東西,後來媽媽發現了「贓物」,卻沒有馬上責怪弟弟,而是花時間耐心問到底怎麼回事兒。原來弟弟偷了東西是想拿回家送姐姐當禮物,我心裡非常感動但也知道這樣做不對。第二天我們陪著弟弟去小商店跟人家賠禮道歉,店主也大度地原諒了弟弟。二十年過去了,這件事情我仍然印象深刻,我很感謝媽媽當時花時間正確地處理了這件事情、保護了弟弟的自尊心。 聖經的歌羅西書提到:「父母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傷了他們的志氣」,就是在強調滋養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其實大多數孩子最想要的很簡單,不是物質的獎勵,不是人前的表揚,只是希望父母「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對自己有最基本的尊重、信任和一點點理解。我們可以不再用論斷的話語傷害孩子的志氣,而是效法主耶穌基督,給予盼望和愛。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會繼續探討葉博士餘下的四個秘訣。   作者:石曉霖 (如欲觀看葉顏瑋茵博士「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中的精彩片段,請瀏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HC3RHRzRI。活現機構將會推出「不打不罵,孩子聽話」講座系列套裝,詳情請留意活現網站。)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View More
  • 「深刻我心」~ 讓神話語刻在我心 -「心連心:愛神」系列

      在每天的生活裡,上帝常常對我們說話。有時藉著內心的感動,有時藉著周遭的環境,但更多是透過我們想起或讀到祂的話語,對我們當下的處境,發出聲音、給與指引,教人心靈震撼,令我們時而豁然開朗、痛苦憂慮盡除﹔時而淚流滿面,徹悟生命真諦。 人卻總是善忘,讓這些寶貴的經歷和聲音,瞬間就磨滅在我們的忙碌之中,多麼可惜﹗ 要留住這些片段,記得主的聲音,更多與祂相連,我們得放慢腳步,花時間細味這些生命中的點滴學習。「活現」今夏的「深刻我心」創意經文演繹比賽,正是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信徒能透過參賽作品,把上帝的話語、觸動心靈的經歷,用創意的形式、能表達個人氣質的方法,結合主內肢體的共同體會,把這些美麗的見證和學習,記下並與人分享。 目前收到的參賽作品很多元化,有詩歌、動畫、扭氣球、視頻、數碼繪畫和紙藝雕塑,每件作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些經文,見證著上帝介入作者人生、改變生命的種種恩典痕跡。這些作品不獨豐富了我們對上帝和祂愛的認識,也把我們的心與作者的信仰人生連繫起來,為此我們十分感恩。   其中有位姊妹接受訪問時,分享她把參賽的作品發給朋友,希望他們可以了解自己的信仰和神的話語,讓感動她自己的也可以感動他人。她期望日後可更多創作,之前未完成的手工也可以撿起來再做,坦承因為參加這次比賽讓她找到啟發和新的動力。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119:105)何等真實。你曾有過被上帝話語照亮、震撼心靈的經歷嗎﹖此刻,邀請你停下來想想,上帝的話如何感動你、安慰你、扶持你、激勵你,你願意留住這些恩典的記憶,化成一件作品,與人分享嗎?「深刻我心」創意經文演繹比賽將於七月底截止報名,期望見到你的作品,與你一同享受美妙的生命片段。   作者:編輯部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 請按這裡了解更多關於「深刻我心」經文創意演繹比賽及分享會。 透過鼓勵弟兄姊妹用創意、用心默想背誦神的話,並以神的話互相建立,藉以促進群體的連結,讓大家愛神的心一起成長。 🌷支持活現事工: (美國及加拿大)...

    View More
  • 衝破跨代關係的屏障 – 「心連心:愛教會」系列

      每一代的人都生於和成長在不同的環境下,因此,屬於不同年代的人,在人生期望和態度上,是不一樣的。這些差異,在一個緊密的關係裡,如工作與家庭,都會帶來矛盾。如果再加上文化的差異,表達的不同,有時甚至會令關係受損。這些都是不難理解的事實,但要拆解,卻很需要同理心、智慧和技巧。 在「活現」服侍超過十年的日子裡,我見證到很多事工,離不開青少年的生命成長、也自然不能與跨代關係問題分割。這不是一個單打獨鬥可以解決的議題,因此結合教會事工和家長的力量,十分重要。近年「活現」推出的「健康對話」系列,也是以這結合的概念來幫助年輕人,讓中年的父母、年輕的青年事工導師、及正值成長的青少年子女,透過更多互相明白而改善溝通、彼此諒解而建立關係。從教會和用者的回饋,我們看見神在人生命中一點一滴的工作。以下是 Jenny 姊妹(奇諾市生命靈糧堂青少年事工負責人)有關這課程的分享﹕ 我們教會用了「健康對話」系列的兩個課程–給青年事工者和給家長的,大家都覺得課程很好很實用,總括來說,我們感受到幾方面的好處﹕ 1. 每一條視頻很短,只有二十到三十分鐘,可隨自己的步伐來學習,沒有壓力。 2. 兼顧東西文化差異,讓大家明白各自不同的背景,鬆開了不少溝通的障礙。 3. 鼓勵互動﹕在這學習之後,一個可喜的現象是我們二十多歲的青年事工者很清楚明白自己的角色是家長與青少年的橋樑,願意主動與家長聯繫和合作,結果發現效果比他們想像更好。家長也透過彼此分享運用溝通技巧的見        證,互相鼓勵,更能拿捏跨代相處的技巧。 與子女的對話中,曾經試過被誤解而鬧得不愉快嗎﹖對於孩子們的一些堅持、生活作息和花時間的模式,你會摸不著頭腦嗎﹖他們的話,曾使你傷心難過嗎﹖努力去愛,卻仍有阻隔﹖假如這些問題多少代表著你的心聲,其實你並不孤單,跨代間的溝通總會遇到不通的時刻,但不用灰心,只要擁有開放的心靈,願意聆聽、願意學習,總可找到關係建立甚至修補的契機,我們也深盼活現「健康對話」系列能帶來一點衝破跨代關係屏障的希望和啟發。   作者:馬王藹麗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View More
  • 在主裡活得從容 -「心連心:愛神」系列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 前一陣子幫姐姐照顧她的男孫,令我想起那些年、我幾乎已遺忘照顧自己孩子的經歷。生了老大後,才意識到自己喜歡和習慣工作過於照顧嬰孩和家庭,因此花了很大的努力和心力來適應當母親的角色。懷着老二時便離開了我的全職工作,成為一個家庭主婦。照顧老二很不容易,頭幾個月她不停哭,幼年時是個極為倔強、我行我素的小女孩,不時會使我情緒崩潰。我作為照顧幼童的母親雙手十分繁忙,但心靈卻十分孤單。這令我很真實地去認識自己脆弱的一面,若不是同時經歷到上帝在這輭弱人身上的大能力,生命一定非常沮喪。 人生總會遇過驚濤駭浪的日子,也難免會有情緒失控、方寸大亂的時刻。人大了,甚至步入中年,最大的收獲還是遇到風浪、在憂傷困惑中學會了多一份從容。這並不代表自己有何了不起,只是透過回想過去走過的人生路多了認識上帝是一位怎樣的神,祂造我又賜予我何種特質去面對人生的順逆。這些上帝介入我生命的痕跡讓我確知衪的信實和大能,而且衪從不離開我。因此遇到困難,我們也可以從容,因我們知道誰與我們同行,我們在衪裏頭可以休息、可以得力得安慰。 作者: 馬王藹麗  編:作者在回顧生命的點滴中看到神恩典處處,我們又有沒有在人生的高山低谷中遇見神,從祂的話語裡頭得到安慰呢?詩人說神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119:105),但願你我因著神話語的光照,能從容走我們人生的每一步。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 今期文章的作者在回顧生命的點滴中看到神恩典處處,您又有沒有在人生的高山低谷中遇見神,從祂的話語裡頭得到安慰呢?歡迎您參加活現「深刻我心」經文創意演繹比賽,用創意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神話語對您的幫助: 透過鼓勵弟兄姊妹用創意、用心默想背誦神的話,並以神的話互相建立,藉以促進群體的連結,讓大家愛神的心一起成長。 請按這裡了解更多關於「深刻我心」經文創意演繹比賽及分享會。   🌷支持活現事工: (美國及加拿大) https://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support-us/donate/...

    View More
  • 再忙也要放慢腳步 -「心連心:愛神」系列

      編者序:忙是現代人生活的代號,好像不忙就沒有價值、不忙就沒有效率,不曾想到許多重要的連繫,卻靜悄悄地磨滅在我們的忙碌中。今年,活現以「心連心」為主題,作者提醒我們要放慢腳步,正正是要我們不要忘記與上帝、與自己的心結連,讓我們有機會停下來聽到內心的聲音、天父的聲音、以及周邊的聲音。 在現今這個喧囂急促的世代,我們都走得太快。我們忙忙碌碌奔跑,努力填滿慾望,眼睛變得迷糊,耳朵變得遲鈍,以致忽略了多少身邊的景緻:雲卷雲舒、花開花落,我們懶得抽空欣賞。我們自小便被鞭策,得踏出疾飛的腳步,要贏在起跑線,要比別人先到一步,世人說這就是成功。於是我們在匆匆的人海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卻也與身邊的一切擦肩而過。 無論怎樣,你是可以停下的;你可以放慢腳步,走慢一點,等一等自己的靈魂。 請溫柔的注視自己的心,看看那顆曾經單純清潔的心,現在成了甚麼樣;層層虛假外皮的背後,是否只剩下無盡的疲憊和困頓;對於自己以外的事情,產生了厭倦、不為所動,也不願為身旁的人花一點時間、付出一點關注。 是的,無情的歲月或者已沾染了我們的感官,錯縱複雜的經歷或者已令我們變得冷漠,不過,切勿忘記,聖靈的印記仍在,祂能讓我們重新聆聽心靈的聲音、細味生活、與人同哭同笑、為每朵小花的綻放而歡喜、為每個生命的隕落而流淚。 今天就放慢腳步,聆聽心聲。我們的心情雖然多變,也常有情緒,但不要害怕,也不要誤會有情緒便是有問題。重要的是先要察覺它,進而接納它,明白情緒沒有好與壞之分,它們都是我們真實的感受。只有當我們認出我們情緒的時候,我們才能掌握它、瞭解它,也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致被它所困。 我在忙甚麼;我的生活節奏是否到了一個不由我控制的地步;我有多久沒有好好的與自己對話;我為甚麼生氣;為甚麼難過;為甚麼覺得挫敗無助……  這都是快促步伐沒法接觸的層面,惟有安定你的心神、放慢你的步伐,合上你的嘴巴,以它成為你祈禱的材料,溫柔的向神傾訴。瞬間,你將會豁然開朗,漸漸聽到內心的聲音、天父的聲音、以及周邊的聲音。 此時此刻,你的耳朵聽到了些甚麼沒有?告訴天父吧。 作者: 蔡崔妙姍 *版權為作者所有,承蒙作者允許轉載。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你可能對以下系列感興趣: 透過鼓勵弟兄姊妹用創意、用心默想背誦神的話,並以神的話互相建立,藉以促進群體的連結,讓大家愛神的心一起成長。 請按這裡了解更多關於「深刻我心」經文創意演繹比賽及分享會。  ...

    View More
  • 學習愛的功課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編:粉色的康乃馨、金色的忘憂草、亮麗的鬱金香.....獻給母親的花束盛載著我們心中的千言萬語:有溫馨的祝福、有淡淡的遺憾、也有熱切的盼望。最終,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愛的功課。 我是一個很重關係、也很看重家庭的人,總盼望家是一個有愛的地方、與家人的關係是親密溫暖的的。在我的生命中,有一個關係是我一直盼望能夠修補,能夠走向親密的。這就是我和媽媽的關係。 我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外婆和藹可親,是我一直倚賴的人。媽媽一直忙於工作,加上她是一個強勢的母親,讓我覺得難以接近。那時候我覺得我和媽媽從裏到外都不相似。她永遠不理解我爲什麽流淚,我也無法瞭解到她内心的思想感受。她的身體很好,從不生病。而我的身體比較弱,經常感冒,每當我生病的時候,我非但找不到可以撒嬌的肩膀,得著安慰,反而會聽到讓我難受傷心的話,「我都不明白你爲啥會感冒的。」這就是我的媽媽,一個和我完全個性不同的人,但神卻讓我們成爲母女,讓我們在彼此的推與拉當中去學習愛的功課,很不容易,我努力過,仍在努力。 結婚後,我終於有了一個真正可以交心的人,令我覺得很幸福。之後,我們移民,我信了耶穌。因著主耶穌的愛,我可以放下以往的沉重的心事。我開始嘗試瞭解媽媽,原來她也是一個渴望被愛的人。她很少去窺探自己的内心,以致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麽。她付出勞力,服務家人,以爲這就是愛了。可是,她卻不知道,我們需要的是媽媽肯定的言語,精心陪伴我們的時刻。她很少鼓勵我們兩姐妹,她所持的原則是「不批評就是表揚了」,正因爲這樣,我覺得無論自己多麽努力,在別人看來已經很不錯的我,依然心裏憂愁,認爲永遠也達不到媽媽的要求。我很少大聲的笑,從來不會開懷大笑。在我成長的歲月,我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活的。 在活現生命規劃課程有關「珍惜關係」的學習中,我意識到:原來我和媽媽關係中的矛盾,是因爲我們愛的語言對不上。我傷心時,盼望的是一個給我擁抱,說一句鼓勵肯定的話語,一個願意抽出時間,聽我分享的媽媽。而媽媽,卻是一個只專注付出勞力,為家人做飯、洗衣的人。因著這樣的差異,我在痛苦時得不到安慰,而得不到安慰的心會漸漸變得苦毒,開始自我防禦,說出讓她傷心的話。這樣,我們彼此把對方推開,越走越遠。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媽媽能與主相遇,有主的生命,那麼關係將會不再一樣。我相信,如果她有主和主的安慰在心中,我所進不去她的内心,主能進去,撫平她的痛苦。求主也繼續更新我,讓我從受害者的心態中走出來,以致我有能力以一顆願意的心去擁抱我們的不同,而不是彼此傷害。同時要學習在這不同當中,尋找溝通的出路,不再堅持自己的「道理」,乃是為著他人的好處甘心放下自己。 後記:在我寫這篇文章大約半年後,我媽媽接受了水禮,歸入了主的名下,這是主的恩典。 編:這位姊妹道出許多人的心聲:無論年紀多大,我們都像孩子一樣渴望與媽媽親近。上一代的媽媽們飽嘗艱辛的日子,不懂得表達愛的需要,而我們這一代人更敏感、更渴望感情的連結。感謝主,這一切在主耶穌基督裡都是新的了!很高興看到她的媽媽受洗,母女兩個人同心愛主、彼此相愛。 作者: 佚名 (作者乃「活現生命規劃」證書課程學員,文章內容是她在學習時的反思。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承蒙作者允許,載於本網站。)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你可能對以下訓練課程有興趣:   心裡有愛不一定就有好的關係,因為我們的愛非但不完美,有時甚至充滿障礙。PLPC...

    View More

Copyright © 2023 Presence Quotient® 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