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文化宣教、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部落格

  • 當我說我是你父親時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當兒子小的時候,有一段日子我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建立父子的關係。有時看得太重,有時看得太輕。看得太重會執著,便多有苦惱而沒有喜樂,生命變成為沉重的包袱,失去了平衡;看得太輕就變得沒有承擔。兒子是個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如何溝通是一個挑戰。很多時候會變成強烈溝通, 即「吵架」。 從失敗的經歷,我終於覺醒了,通過尋夢活動、積極聆聽,來和他建立關係、建立人生的方向和價值觀……。他喜歡飛機和攝影,很多時候我們在洛杉磯機場(LAX)附近一起度過幾個小時,等待A380的降落;有一次我們更足足待了16個小時,睡在街上等待歷史時刻的來臨,就是太空梭退役返回LAX;多次午夜在漆黑的山頂拍攝星空的照片;開車4小時,等待了8小時,見證歷史悠久的酒店,在爆炸和群眾的倒數聲中倒下來的畫面……。通過許多尋夢探險之旅,建立了我和他生命史上特有的里程碑,而獨特的經驗也培養了我們的關係和溝通。現在,我們不時聊天,都會提到這些難忘的回憶。我們學會: (兒子)奔跑在人生前半段最美的不是夢想,而是和你一起追夢的人; (父親)漫步在人生後半段最美的不是經歷,而是和你一起回憶的人。 給我兒子的信:   當我說我是你父親時,我並不是在叫嚷著「我是無可指責的」 而是在低聲的說「我曾經迷失過」,回望是你在幫助我學習如何做一個父親   當我說我是你父親時,我並不是覺得比你高一等 而是了解我曾經蹣跚而行,你我都需要一位生命中的嚮導   當我說我是你父親時,我並不是在顯露自己的強 而是在體會自己的軟弱,並禱告尋求繼續前行的力量   當我說我是你父親時,我並不是在吹噓我的成功 而是承認我曾失敗,並且感謝你接受我是誰  ...

    查看更多
  • 如何預防孩子網絡成癮 (下)– 「活現關心你」系列

      在本文的上半部分,我們探討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有關網絡成癮的問題,亦為家長提供了網絡成癮的徵狀和成因,使家長能評估自己或孩子有否網絡成癮。今天,在本文的下半部分,我們將看看網癮對身體的直接影響,並如何保護孩子,預防他們落入網絡成癮。   網癮對身體的直接影響 青少年通常不太關心自己的健康問題,認為疾病與他們無關。然而,脊椎神經科醫生潘光明博士提醒我們,青少年如果長時間使用電腦,他們很快就會因為久坐不動而出現下列一些症狀: – 姿勢不良 – 頸部疼痛 – 背痛 – 肌肉無力 – 缺乏肌肉張力 – 缺乏骨骼強度 – 肢體協調能力欠佳 –...

    查看更多
  • 如何預防孩子網絡成癮 (上)– 「活現關心你」系列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網絡成癮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社交距離和居家令,導致我們越來越依賴科技。不論是父母或孩子都需借助屏幕和互聯網來完成不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上班、上課、與他人聯繋甚至打發時間。同時,電子產品日新月異 — iPhone, iPad- – 推陳出新,速度之快,令人眼花撩亂。大多數人,尤其是青少年,至少擁有其中一款、甚至多款電子產品。疫情下學校還沒有完全開放,學生們因此必須使用電腦來遙距學習。與此同時,在政府的「限聚令 」下,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和 TikTok 也成為人們的主要社交工具。當上網成爲大多數人的習慣和指定動作時,久而久之,上網很可能會成為一些人無法擺脫的心癮。   什麼是網癮? 心理學家Kimberly Young博士於1996年首次公開有關網絡成癮問題的研究報告。她把網癮界定為一種強迫性使用網絡的心理障礙。她更指出有關網癮的病理與病態賭徒的徵狀十分相似。網絡成癮者無法過正常的生活,對家庭、朋友、親密關係及工作環境造成極大的壓力。目前,DSM-5  (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五版) 把網癮納入建議進行更多研究的範圍之內...

    查看更多
  • 以誠會友 – 活現生命規劃禱告系列 (6)

      我喜歡旅遊,但從不只是為了觀光,因此總覺得參加旅行團,並非自己的首選;甚至不斷尋找新的旅遊點,也未必是我最想做的事。遇上喜歡的地方,有時我會想一去再去,嘗試尋回那地曾經觸動我心靈的感覺,也體會那地每次帶給我新發現的驚喜。偶然翻看所拍的照片、或是在扎記裡所寫下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也足以令我百般回味。 人和地都一樣,有些人雖然只是在生命中擦身而過,卻給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生命的啟發;而與有些人的相遇,則每次都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學習、不同的內心感動。當然,亦存在一些人,接觸過後,就盡量希望保持距離。不管怎樣,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關係,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原素。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相處,只要過程中真誠看待和面對,都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成長。遇上能夠產生共鳴的心靈朋友,許多內心的聲音和感動,都可以得到開通和肯定﹔相反,遇到不快的相處經歷,從檢視個人的情緒反應,對自己往往也有新的發現和了解。例如當我發現身邊的人對我諸多要求時,從自己內心的煩躁不安,就顯出了我怕被約束、愛自由的性格。若能在關係中對別人真誠,總有機會能遇到推心置腹的心靈朋友。若能對自己坦誠,不勉強遷就,敢於在一些存在矛盾的關係中定立界線,不但可以保守自己的心免受傷害,亦能長遠保護雙方的關係。 在我的體會裡,真誠其中也包括學懂接受。「施」與「受」對於建立關係同樣重要,我們很容易覺得施比受更為有福,但往往忘記當我們學去接受時,其實可以令對方享受到能夠施與的福氣。真誠而不帶著期望回報的施與、或真誠存快樂感恩的心去接受別人對自己的付出,都是最能滋潤心靈的相交。 「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27:17  人與人之間,若能真誠相待,定能造就互相感染、一起成長的境界。但願您我都能擁有這樣的朋友。   默想與禱告﹕ 1. 在我的生命裡,我擁有心靈朋友嗎? 有的話感恩,沒有的話求主賜與。 2. 與別人的相處中,我都能真誠待人嗎? 關係中有否存在任何恐懼或障礙? 3. 在關係中,我通常是施與的一方,或是接受的一方? 想想在「施」與「受」的動力中,我有否需要學習的地方? 求主幫助。   作者:馬王藹麗...

    查看更多
  • 勝過生命的障礙 – 活現生命規劃禱告系列 (5)

      我在高小的時期,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獲得老師的信任而當上班長和風紀,也得到同學的愛戴,有正面的自我形象,對自己感覺良好。升中時,因著好成績,我順利考入區內優秀的英文中學就讀。 可是好景不常,入讀英中後,適應中學的課程和學習上出現障礙,也找不到別人指導,所以成績一落千丈,給我沉重的打擊,自我形象也變得負面。中學二年級我被編入給成績未如理想學生的輔導班。感恩的是我並沒有放棄,憑著努力,成績終於有所進步,最後也可重回較理想的班別就讀。 我最弱的科目是數學,因此高中時我選擇了文科班。即使如此,中學的畢業試仍需數學合格,才能畢業。所以每天我花很多時間溫習數學,希望能將勤補拙,甚至連花在其他科目的時間也減少了。可惜最後,在高中畢業試及香港的公開試會考中,數學科仍未能合格,令我無法取得畢業資格,需要重讀中五和再面對會考。這次的挫敗對我打擊很大,自信心差不多跌至谷底。我自問是個用心的學生,但不管多努力,竟因一科數學不合格而未能畢業,頓時感到十分沮喪、迷茫,看不見自己的價值。我到處尋找學校重讀中五,經過一整天的努力,仍然沒有學校讓我入讀,令人感到前路茫茫,找不著出路和方向,很是痛苦。 幸得上帝和爸爸的鼓勵,使我再次從挫敗中站起來。神讓我堅信:祂喜悅忠心的人,假使我已盡力,在學業上盡忠,祂必會為我打開升學的大門。爸爸的安慰和勉勵亦成為我面對當時困境的力量。感恩最終我不但找到一間學校重讀中五,新學校的數學老師,更將每個計算的步驟和方法都講解得很清楚,讓我能克服過去未及理解的地方。 教會亦有學兄指導我用過去歷屆試題操練,助我更熟悉考試的模式。結果第二次會考中,我的數學科取得合格也令我滿意的成績,我的自信也因而得到重建。 我在大學修讀社工系,從學科的知識中得到個人成長的啟發,讓我正視以致慢慢重建自信和偏低的自我形象,這對我往後的人生,意義十分重大。畢業後,我投身於社工行業。我覺得我的工作充實而有意義,能實踐助人成長的理想,並發揮到神給我的恩賜,令我的生命感覺很滿足。 回想不同的成長階段,曾流過很多艱苦的汗水和傷心的眼淚,身處其中,一點也不容易,實在驚訝自己是怎樣走過來的。但細心回望,其實每一步都充滿神的恩典和幫助,叫我明白靠著神,生命中沒有難成的事。未來縱有不可預測的嚴峻挑戰,有主與我同行,我深信必能勝過生命的障礙。我也為著那些在我生命中幫助我、鼓勵我的「天使」感恩,他們的出現,教人在絕望中看到光明;並因著被愛而體會自己的價值。 思想/禱告: 1)在我的生命中,曾經歷過什麽障礙、困難或挑戰? 神怎樣幫助我去勝過?我從中又有什麽學習和成長? 2)在困難中神有差派過甚麼人幫助我嗎? 為這些生命的相遇感恩。 3)我正在經歷一些障礙、困難或挑戰嗎? 求神加我信心、力量、勇氣和喜樂的心去面對。 (箴言 3:5-6,腓立比書 4:11-13,約書亞記 1:7-9,羅馬書 5:3-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3 Presence Quotient® 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