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文化宣教、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部落格

  • 同讀一本書:加強親子連結的平台 -「同讀一本書」系列

      無可置疑,疫情影響了我們和家人朋友的關係;特別對於年輕一代,所受到的影響就更大,甚至叫他們難以掌握怎樣才可以在疫情下做到健康交往。在2021年,活現和RE:NEW就疫情如何影響美國華人教會的年輕人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疫情期間,青少年和父母因有更多時間一起待在家裡,彼此的距離也比以前拉近;但也有不少青少年和父母多了磨擦和爭拗因而不知所措。 對於渴望和青少年或成年子女有更深入溝通的父母,或是想和父母有更好關係的青少年,活現和RE:NEW希望能提供資源,幫助這些家庭花時間去了解彼此的觀點。很高興能跟大家介紹我們最新的部落格:「心連心:你讀,我也讀」 (Heart to Heart: U Read, I Read),藉此鼓勵父母和子女同讀一本書,然後討論彼此的想法和意見。 在這個新的部落格,有基督徒青少年事工領袖推介一些父母和青少年或成年子女能一起讀的書籍,提供一個平台讓雙方一起探討信仰和生命的議題,使大家的關係更密切。我們所介紹的書籍,將涵蓋不同年齡層子女的程度和需要,由初中到成年都有, 以配合不同家長的需求。我們也會有個人見證分享,讓大家看到如何藉着同讀一本書,體會和促成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 與子女建立關係,是不受年齡限制的;所以無論你的子女屬那一個年齡層,希望你們能因同讀一本書而有所裨益,並深入探討一些影響兩代人的議題。求主使用這個部落格,在你們和子女身上動工,在家庭中建立更親密的跨代關係。 作者:Elizabeth Hughes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  ...

    查看更多
  • 土生土長華人子女的成長與成熟(一) –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在北美,華人父母眼中的所謂完美子女,相信不外乎擁有幾個條件:讀書成績理想、在家幫忙家務、在校活躍參與、與同輩相處融洽、對長輩恭敬有禮、做事盡責、愛護家人。當父母努力教養子女,栽培他們懂事優秀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俗稱ABC的土生土長華人子女怎樣看自己的身分認同、與父母的關係、在學校所面對的種種挑戰? Yanzie今年二十歲出頭,剛出來社會工作。她是第二代華裔移民,家裡排行最大,有兩妹一弟。她乖巧長進,相信是華人父母眼中的模範女兒。我們與Yanzie進行了一次訪談,了解她如何面對高中生涯,探討學業、家庭和朋輩關係又如何影響她的自我形象和情緒健康。 Yanzie形容自己性格內向,但在中學階段時,為了討好別人也偶爾表現主動。比她小一歲同校的妹妹性格剛好相反,外向活躍,皮膚白晢,擁有美人胚子,在校很受同學歡迎,在這樣的比較下,Yanzie內心產生了不安全感。雖然媽媽並沒有將姊妹二人的外貌作比較,更因Yanzie努力讀書、聽話乖巧特別疼她,但也同時為她增添不少壓力,令她不想辜負父母期望,特別是爸爸希望她入讀醫學院的願望。 Yanzie表示父母對她內心缺乏安全感完全不知情,覺得他們關心時沒有問對的問題,父母雖疼愛她,一般關心的只是她的學業、做了什麼、學了什麼,卻忽略她的感受,少有問「今天心情如何?你還可以嗎?」在家裡Yanzie感覺缺乏情緒上的支援。至於同輩方面,她表示中學生心智始終未夠成熟,能真正明白她的朋友寥寥無幾。她體會中學生涯中是會有孤單感的,每個中學生或多或少總有寂寞、沒人明白的時候。 當問到她對於個人身處的地理環境對自己的成長是否重要,她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對個人興趣發展、社交圈子、世界觀、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偏見等等都帶來影響,例如自己是居住於南加州的華裔,很容易給人印象是生於富裕家庭、勤奮、名列前茅等。在中學階段這影響尤其大,因為青少年較渴望被認同和接納,當中卻形成了無形的壓力。 回想自己的中學階段,Yanzie表示高競爭的學習環境阻礙了她個人成長和發展,她的朋輩都在爭取好成績、積極參與運動、音樂等活動,目的只為了爭取長春籐大學的入場券。她感覺沒有人在中學階段有時間空間去尋找自己,這樣的渴求好像並不存在。不過,也不是絕望的,因為這階段終會過去,而大學生活將截然不同。她對中學生的勉勵是不要認定目前所經歷的會帶進大學,因為當環境轉變,所有事情也不再一樣,大學生將有更多空間尋找和發展新的自己。她也鼓勵中學生遇到問題時,不妨找父母傾訴,縱然他們未必一定明白理解,但嘗試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因父母都是想盡全力去了解和關心子女的。對於作為父母的,Yanzie認為懂得放手最為重要,逐漸讓青少年孩子自己作決定,只在孩子真的有需要時才出手幫忙,這樣可令他們覺得被尊重和被接納。 雖然Yanzie提到她入讀大學之後帶來正面的轉變,但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下一期她會分享如何面對轉學系、父母期望和信仰的挑戰。 作者:葉陳婉華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   你可能對以下產品有興趣: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最新影音產品 – 三代情深 MP4...

    查看更多
  • 當爸爸年老時 –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爸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 很盡責照顧家庭的經濟需要, 早出晚歸, 從不抱怨, 生活檢點,  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可是由於他早出晚歸, 我們很少見面, 加上他不懂與我們溝通, 見面時只有批評和責駡, 因此我們做兒女的很享受他不在家的時間。 他回來, 我們都甚戰兢的, 或會選擇躲在房間裡 。自小我很羨慕別人有個慈父, 少年時寫日記大部份都是寫下對他的不滿,對他只想「推」,  不想「拉」。 直到我結婚那天, 我和丈夫在婚禮中致詞答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時, 我看見我爸在台下一面聽一面流淚,...

    查看更多
  • 父母心禱告系列 – 為青少年子女祈禱

    今日年輕一代,對人生擁有很不同的期望和價值觀,要面對世界、社會的要求和壓力,充滿挑戰。作父母的面對養育兒女,有時也感覺十分無力,這是活現開始父母心禱告事工的原因。 在這育養孩子的旅程中,讓我們仰望那位牧養我們一生直到天家的主,帶領我們擔負父母角色的人生 (創 48:15; 詩23; 啟7:15-17)。

    查看更多
  • 佳節人情温暖四大法 – 「活現和諧家庭」系列

      佳節是親朋好友歡聚的美好時光,但歡笑背後卻可隱藏著人心靈的不安和孤單,甚至成為人際關係容易受傷的時候。以下四方面的提醒,盼望可以增加佳節時人際間的温暖度﹕   1. 數算自己可捐贈的東西 當佳節時,若沒有足夠的錢去花,內心難免產生缺乏和痛苦的感覺。這時最好把眼光轉移到家裏不再用的衣物和東西上,數點整理一下,寫下可以捐贈的人或機構,頓時你會發覺自己和親人已很富足,內心自然從苦變甜。然後再思想,你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2. 送有心思的禮物 大多數有意義的禮物都不必花費很多錢去買,只需要花點心思和創意,例如: . 將值得回憶的照片,放入新的相架中或加音樂處理成為影音短片﹔ . 把要感激對方的事或欣賞的話,詳細地寫在心意卡上或刻在物件上﹔ . 自己親手造的蛋糕或食物; . 如對方是實際的人,你可以送上自己服務的禮卷﹕如幫忙搬東西一次、肩膀按摩30分鐘等。   3. 不與別人比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3 Presence Quotient® 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