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文化宣教、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部落格

  • 信仰和職業(二): 相信神的計劃 – 「心連心:愛社區」系列

      在上期文章中,我們談到如何成為職場上的明光,在世俗的工作環境中保持基督徒的身份。這裡我們討論職場中實踐信仰的另一個重點,相信上帝在我們職業生涯中的安排,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計劃。「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16:9)。在2021年9月,「活現新心行動」的職場座談會上, 蒙愛羅省基督教會- 喜瑞都堂(First Evangelical Community Church in Cerritos) 的青年事工牧師 Jeff Chan與年輕人分享了如何尋找上帝呼召他們追求的職業方向。 Jeff 牧師原來是一位最初是當老師,最終進入全職事工服事。他鼓勵年輕人去思想個人的興趣如何能與世界和社會的需要接軌-「這也許是上帝給你一個很好的啟示」。他鼓勵可朝著這個方向嘗試,但同時不要對一份工作期待過高。他提到沒有哪一份工作能解決我們所有的需求:「你也許會發現不一定所有同事都能成為朋友,也許薪水未能達到自己的要求」。但他也指出,上帝可能是為了一個特別的目的才將你放到某個位置,同時用其他的方式供應你的需要,比如讓你在教會的群體中找到朋友或者讓你找到可以賺錢的副業。 有一個方法可以驗證你的工作是否是上帝的心意:就是每天早上醒來問自己是否害怕上班。如果是,也許上帝對你有其他的計劃,嘗試禱告求問為何你目前的工作不合適,祂定會向你顯明祂的計劃和心意。 相信上帝的計劃,還包含在工作不如意的時候學習面對沮喪。上帝希望我們相信祂在我們人生中有美好的計劃,儘管我們當下不一定能明白或看得透。Paul Auyeung是廣告公關公司Channel Bakers的戰略項目經理,他熱愛自己的工作,而這份工作是上帝用一個令人意外的方式引導他找到的。 在新冠疫情之前,Paul曾在迪士尼公司做過14年的項目經理,起初他覺得那就是他的理想工作。然而,在迪士尼工作6年以後,很多他信任的朋友和家人建議他另謀高就,因為他們覺得這份工作薪水不高壓力大。於是他開始投簡歷尋找其他工作,可是8年來從沒有回音。 直到2020年4月,Paul被公司安排休假(停薪留職),他知道上帝讓他離開迪士尼的時候到了。他坦然接受,並決定等候神,同時讓自己保持忙碌、尋找服事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活現機構」。...

    查看更多
  • 小組生活之最 – 「心連心:愛教會」系列

      記得年輕時,大家很愛玩一個遊戲,叫《世界之最》,團契交誼活動中也常有這環節,遊戲中主持說最大、最長…,各小組就要猜最大最長的什麼,派一個代表出來比賽,大家一般都很投入,玩得興奮又開心。 小組生活是現代信徒成長重要的一環。美好的小組生活透過彼此的分享支持,能使信徒更懂得在複雜的社會和人生活出信仰、實踐真理和彼此相愛。《活現機構》今年準備推出小組組長訓練,期望裝備一些成熟的弟兄姊妹,透過引導方式的帶領,來幫助組員打開心扉,在一個正面安全的環境下,分享生命的體會和需要。我們早前發了一份問卷,探討了不少小組生活之最,感恩這些回應給我們看到目前小組生活和組長的需要,盼望也成為大家在一年之初,對小組生活的一些檢視。 最愛的境界: 有交流和尊重,互相接納彼此的分享和意見 有聖經的學習和實踐   最怕的氣氛: 太多的沉默,或有些人講話太多,沒完沒了 組員間爭辯不和諧,特別有關政治的爭辯 單向教導式的小組內容   組員心目中最好的組長: 溫暖可親的態度 能平衡大家的需要 懂得控制時間,能集中有效帶領內容 能適切回應組員的分享,帶動組內交流,營造彼此愛護尊重的氣氛 有屬靈的洞見,但不站在道德的高地   令組長最困擾的處境:...

    查看更多
  • 信仰和職業(一): 職場上的燈台 – 「心連心:愛社區」系列

      現今的社會常讓我們相信除非在教會或基督教機構中工作,否則在職場上表現基督徒身份是不合適的。然而,每個人的信仰和價值觀決定了他們日常的職業道德、決策、對話和人際關係。使徒保羅鼓勵我們不要分割我們的工作與我們基督徒的身份:「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裏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別人作的;因為你們知道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歌羅西書 3:23-24)。我們的工作其實是我們敬拜上帝的一部分。 「活現」在 2021 年 11 月舉辦了一場職業研討會,邀請來自不同行業的基督徒專業人士參與。他們向學生和年輕人分享一些職業生涯上成功的秘訣,以及如何信靠上帝、在工作場所成為上帝的光。 在 Taco Bell 任職 IT 經理的 Ed Lu 分享說:「每個人的身份首先是基督徒,其次才是僱員。耶穌說,若你想作首先的,你就必須成為衆人末後的。」他更提醒:「當你每個星期天離開教堂,走出這些牆壁, ……你要保持基督徒的身份,去影響、啟發和改變生命。這可能是陳詞濫調,但非基督徒是先認識基督徒本身,然後才閱讀聖經的。」 雖然今天大多數基督徒都清楚他們需要成為基督的光,但選擇去這樣做並非沒有困難。許多基督徒都害怕別人會怎麼看待他們,甚至害怕因被認為過於虔誠而遭解僱。當我們為基督挺身而出時,有時確實會遇到迫害和嘲笑,但當我們的生命榮耀上帝時,我們會驚訝上帝如何藉我們的信心和勇氣去建立其他人。 在...

    查看更多
  • 新年蒙福 – 「心連心:愛家庭」系列

      今年農曆新年特別來得早,跨年不久又迎來春節。無論你身處何地,每年農曆新年,作為華人總想起很多傳統過年特色,例如穿新衣、派紅封包、到親友家拜年等等。縱使不在原居地,或多或少也會想做些什麼去慶祝新年。說起賀年特色,一定少不了賀年祝福語,從三歲到八十歲,春節期間,大街小巷都充滿互說恭賀詞的景象,連美國長大的第二代華裔也訓練有素,琅琅上口。 其實有沒有想過我們在教會裡時常說「新年蒙福」,究竟是什麼「福」呢?在基督裡委實滿滿盛載著福氣,聖經中不少經文提到我們的天父如何不吝嗇地賜福給我們;詩人大衛也曾說過:「我的好處不在袮以外」(詩16:2b)。 就在這兔年伊始的時刻,讓我們一起看看在主裡的祝福語,在新的一年數算主恩、彼此勉勵、互相扶持。 此刻你有沒有想到在主裡有什麼祝福語,適合用在這歡樂熱鬧、喜喜洋洋的日子裡彼此祝賀呢?對我來說,很寶貴的是:「是耶和華你神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申命記‬11:12 和合本)  我們的神是那位年終無休、不論何時何地、時刻看顧、賜恩惠與平安與我們的神。在祂裡面,何等蒙福!   作者:葉陳婉華   活現是一個501(c)(3)非牟利機構,自2003年支持基督教和家庭價值,推廣新一代文化宣教 — 裝備年輕人和家庭跨越兩代之間的代溝及文化差異,活出不一樣的智慧人生。 版權為活現所有,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活現及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刊物上,請徵得活現同意,可電郵 info@presencequotient.org 查詢。 😀小組生活是基督徒建立關係的日常。你享受你現時的小組生活嗎﹖組員互動時有否出現什麼狀況呢﹖「活現」與我們的聯屬夥伴機構「活現香港」和「活現加拿大」計劃今年推出引導式組長訓練,盼望透過大家參與此教會小組問卷調查,分享寶貴的個人經驗,讓我們能為教會和信徒提供實用貼切的訓練內容。 🌷支持活現事工: (美國) https://presencequotient.org/zh-hant/support-us/donate/...

    查看更多
  • 不可預測世界下的教育及生涯發展 – 「心連心:愛社區」系列

      自疫情爆發而來,年輕一代,不論在學業或就業上,都在經歷全球前所未有的變化。他們必須靈活應變,彈性處理自己的期望、技能與生涯目標,去尋找定位。 有見及此,「活現新心行動」2021年11月舉辦了一次職業座談會,嘗試探索年輕人在生涯發展方面的應對。當中從事不同行業的五位成功專業人士一起探討教育與生涯發展的關係。有別於中國人傳統想法,認為讀書越多就越有成就,他們幾乎全部都認同雖然學歷對入職有其重要性,但工作經驗及技能更為關鍵!   實習與工作機會:保持彈性及容許在家/網路上班 2020年春、夏季,不少學生及畢業生在居家令下失去了寶貴的實體實習機會,但同時也有很多公司轉移到網路運作,開拓了新的工作形式和機會。 根據求職網站Indeed的最新報告,雇主也在調整應對網路或遠距工作機會的需求,這也是後疫情帶動的新就業趨勢,明顯目前更多工作和實習的機會,已超越地域的限制了。   持續教育及專業技能增值 座談會中,一位網路商店的企劃經理指出:學習是不能停止的,畢業不代表已有足夠技能應付工作,很多技術性的知識隨時間會落伍,所以必須持續學習,爭取更多專業認證,長遠這可帶來美好的工作機會。   非傳統企業:對的心態、適應能力 及願意冒險的精神 座談會中另一位講員是經營婚紗設計及攝影專門店的創業者, 創業前她也做過不同工作,累積了一些寶貴的人生經驗。她對夢想創業的年輕人建議﹕要存開放心態、保持正面,隨時準備迎接挑戰及學習新事物。 另外也有講者分享自己目前的老闆創立數百萬營業額的公司,沒有大學學位,卻掌握了正確的商業趨勢,擅長溝通和銷售,因此生意上非常成功。他鼓勵年輕人若有創業的夢想,就要跨出信心的一步、大膽嘗試。 根據美國商會有關後疫情商業趨勢的文章,電子商務、電子錢包和付款及寄送服務需求將持續增長。創業者也許不需要大學文憑或證書,除了經驗和技術,相信創意、對時代的觸覺和眼光也十分重要。   非傳統的IT路徑:高科技公司提供更多機會 一位LinkedIn 高級工程師也是會中的講員,指出企業有時用人,會為非傳統背景的人提供訓練,因他們相信只要有聰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出色的員工,所以他們有時敢於聘請素人,把他們訓練成 IT 專才。大機構如AirBnB,...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3 Presence Quotient® 活現